視察神的作為
這裡當中有不少人是即將要受浸的五位姊妹的家人和朋友,相信五位姊妹都會感受到大家的支持、鼓勵。
希望大家今天來到,不只是觀看一個儀式,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觀看神的作為 (按:Inspect the work of God)。我特別用「inspect」這個字,這個字可以譯為「視察」。「Inspect」不等同「browse」,現在很流行「browse」 (按:瀏覽),例如瀏覽網頁、或是去旅行時瀏覽風景,一切也是瀏覽。「瀏覽」給人一個匆匆忙忙的感覺,瀏 (溜)就是走-腳底抹油地溜走,即是一邊溜一邊看。去旅行是這樣,上網也是這樣,一個網頁接一個網頁,很快地翻過去。今天我想邀請大家來inspect,就是仔細地觀察,好像一個探長查案般去inspect,所以探長亦稱為inspector,就是細心地、小心地觀察。觀察甚麼呢?就是神的作為。
我在這裡充當作一個導賞員,帶領大家去觀看這些事。我希望大家去觀看,不單單是在今天去觀看,因為很多事情只用一天的時間,並不能夠看出甚麼。我相信當中每一位亦曾經參加過婚禮,在婚禮上一切當然是非常堂皇、鋪張。很多人去到婚禮會場的大禮堂,看到各樣的裝飾、新郎新娘的服裝,以至整個婚禮的程序、奏樂等各方面,會令人很嚮往。所以很多人參加婚禮,便會羨慕,認為結婚確實是很幸福的事。
但是大家當然知道,一段婚姻最重要的並不是結婚當天發生甚麼事。一段婚姻究竟是否幸福,不是在於結婚那四、五個小時發生甚麼事,或是晚間的宴會期間發生甚麼事,不是在於那一天的幸福,而是將來的一年、三年、五年是否幸福。如果你去觀察一段婚姻、去inspect一段婚姻,在七年裡也是幸福的話,這才是幸福。結婚那一天的幸福是一場表演。今天的浸禮當然不是一場表演。我想請大家來inspect,不是來inspect今天的程序如何,而是去視察神的作為,就是神在今天將要受浸的五位姊妹身上的作為。
神的作為-成為世上的光
這是關於神的一個工程,我邀請大家仔細地觀察、視察清楚。觀察甚麼呢?今天訊息的主題已經印在大家手上的詩歌紙上。在左下角的經文,即是馬太5章14節,經文說:「你們是世上的光。」這就是我想大家去視察的一件事。神有怎樣的作為呢?神的作為便是今天在這個世界上,在香港增添了五顆會發光的星星、增多了五盞明燈,可以在這個黑暗的世代裡發出光芒,能夠為人帶來光、溫暖。這就是我想大家去看的事。
這訊息我也是對這五位姊妹說的,希望你們能夠聽清楚,這也是神跟你們說的事。從今天開始,你們就是世上的光。做一個基督徒的意思,便是做世上的光。如果你不是世上的光,你不配被稱為基督徒,亦不要稱自己為基督徒,這是羞辱了神的名字。我希望她們五位很清楚聖經跟我們說的訊息。從今天開始,你們每一個都是神放在世上,代表他的光。
經文接著說:「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」如果你是光的話,這個光是不能隱藏的。只要有人去看,他們就會看到。我記得在我信了主後的一次經歷。我是在外國留學時信主的,畢業後便回到香港,當時我信了主大約一年。在我回到香港以後,跟親戚見面,當時碰到我的一個姨媽,那是我回港後第一次碰到她。我見到她之後,她很快便說了這一句話。她對我說、亦是對我的家人說。她說:「怎麼你整個人不同了?」這是我回港後首次和她碰面,只是相處了數個小時,她已經可以說出這樣的話:「怎麼你整個人都不同了,跟你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人?」
「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」你若是光的話,其他人便能看得到,如果其他人看不到的話,看來你並不是光。所以我邀請大家來視察神的作為。這個光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到的,而是神使我們成為光。我今天會再說明當中的過程,講解她們五位會怎樣變成光。
悔改是成為光的第一步
我們看另一節經文,馬太4章16-17節:「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,看見了大光,坐在死蔭之地的人,有光發現照著他們。從那時候,耶穌就傳起道來,說:『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』」
首先講解這部分。人怎樣成為光呢?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第一點,成為光的方法就是藉著悔改。悔改就是改變,你還記得我姨媽跟我說甚麼嗎?「你怎麼整個人都改變了?」人怎樣成為光?第一步便是要有改變,要悔改。過一會兒在浸禮上,你便會聽到她們五位宣讀她們的誓詞,而在她們的誓詞裡面,你會聽到她們認罪、悔改。
我想你們知道,悔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,非常困難的事情。道理很簡單,相信你有不少親戚,也認識很多朋友,在你認識的這麼多人中,有多少個你看到他是會改變的呢?只有很少數人會改變。我也認識不少人,很多人是不會改變的。你十年前認識他時,他是這副模樣,相識二十年後直到今天,他仍是這樣。
我有一位親戚,他說話帶滿刺,可以說是口不擇言,他對甚麼事也喜歡評頭品足。我們是親戚,不時會碰面,例如過年、過節的時候,所有親戚會一起外出吃飯。差不多每次去到酒家,他也會批評這酒家怎樣、侍應怎樣,曾經有一次侍應聽到他的批評後,非常不高興。我認識他已很多年了,但他從沒有改變。
你發現在你認識的人當中,改變是多麼困難的事,我想在一百個人中也未必能找到一個會改的。有些人很小家子氣,在二十年後他同樣是這樣小家子氣;有些人常常遲到,你會發現,在認識他十多、二十年後,他仍然常常遲到。你會問:「人呀人,你甚麼時候會改呢?」人要改變是很困難的。
所以我告訴你,悔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簡單一點來說,正如做運動。許多人很懶惰,不願做運動。雖然時常有人提醒他:「你要做運動。」、「你這個年紀不做運動就不行了。」、「開始做運動吧!」,但是有多少人會因此而真的下決心去做運動呢?很難的。我希望大家能夠明白,改變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,是很不容易的。你認識多少人真的會改變?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悔改、認罪困難的原因:人不覺得自己有錯
相信大家也聽過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這句話。「江山易改」,誰說江山是易改的?你試試改變江山。你知不知道長江三峽的工程進行了多少年,才能夠改為一個水庫?「江山易改」,我可以告訴你江山也不是易改的,需要移山、填海。現在香港準備興建一條新的機場跑道,當中包含多少工程?要改變江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。不過,為甚麼說是容易呢?因為相比於改善人的本性,改變江山便算是容易。你明白意思嗎?江山難改,人是更難去改。
我認識一對夫婦。初初認識他們不久,我到他們家裡探訪,發現他們的家好像一個戰場。丈夫是十分大男人主義,放工回家後,事無大小也要太太服侍,叫她把香煙拿來、把茶拿來、把水果拿來,動不動就責備太太。太太被人責罵,當然不開心,所以很多時候會頂嘴。
我那時到他們家裡,跟那太太看聖經。我問她:「你猜你的丈夫會改嗎?」她回答我:「會,怎麼不會改呢?一定會改!他死了便會改,死了便不能再說話!」這對夫婦結了婚已經有一段時間,也生了小孩。你可以想像,他們互相認識對方到了怎樣深的地步。而丈夫對太太有什麼看法呢?他的想法是:「為甚麼要責備你?因為你不做家務,因為你懶惰!」
為甚麼人不改變呢?這是一個問題。為甚麼悔改是非常困難的呢?因為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。「我責備你,不是我的錯,是你不做家務!哪裡有女人像你這樣懶惰呢?我為甚麼要改呢?錯的是你。」人不會改,因為他看不到自己有問題,所有的問題都是其他人的問題,你可以怎樣改呢?你叫他去改?「不是吧,先讓其他人去改吧。他改了,我自然也會改。」、「我這麼大脾氣也是因為她。」為甚麼悔改、改過是很難的事?因為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,人只是看到別人的問題。
怎樣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問題呢?剛才我說,人若能夠悔改,是極不容易;若再進一步,如果人能夠看到自己的罪,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。因為人人都認為自己很不錯。為甚麼?因為你若覺得自己是很差的話,你早已改正過來了。你不去改,是因為你認為自己只犯了小錯誤,沒有犯嚴重的錯:「我犯的是小錯,比起他的錯,他比我錯得更嚴重,他還未改呢!」
我們不會認為自己一點錯也沒有,我們通常會說:「我們多少有點瑕疵,但不是真的錯得很嚴重。」基本來說,我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:「我不嫖、不賭,又不偷、不搶、不騙,有做過甚麼錯事嗎?對家人來說,我是盡責的,對家人關懷備至;在公司裡,我謹守崗位、盡忠職守,跟同事相處也尚算融洽,只是偶爾會有小爭執。那我究竟有甚麼錯呢?我沒有逃稅、犯法。沒有甚麼問題啊!」除此之外,有些人還會覺得自己很喜歡幫助別人:「朋友找我幫忙,我一定不負所託,能夠幫的總會去幫。而且我脾氣很好,可說是有修養。我沒有甚麼問題呀!有甚麼錯呢?」基本上沒有什麼錯,對吧?
她們五位呢?這五位姐妹一會兒便受浸,你們都認識她們。你們是她們的家人、同事、舊同學、朋友,認識了她們很多年。你覺得她們五位是不是人品很差呢?是不是犯罪份子呢?是不是很惹人討厭呢?你今天就是要來看她們怎樣死嗎?當然不是!你覺得她是你的好朋友,你認為她很好,所以你才跟她做朋友。你是她父母,你當然會說:「這是我的乖女!很乖的!」。你是她同事,你說:「她是我的好同事!時常幫助我的。」她們有甚麼問題?
為甚麼她們五位要去悔改、認罪呢?她們都是一個好人,需要認什麼罪呢?是不是上星期返教會遲到十五分鐘,所以要認罪?真的想不出有甚麼罪。這便是我們需要了解清楚的事情。待會兒你就會看到她們認罪,不單止是認罪,更是公開承認她們的罪。你記得我剛才問你,你有沒有認識一些人是會改變的呢?大致上也沒有。有的話,都是非常之少數的。所以我再問你一個問題,你有沒有認識一些人肯認錯的呢?會跟人認錯,說:「真是很對不起,我真的做錯了,得罪了你、傷害了你。」你有沒有見過這些人?如果有的話,都是很少,是非常之罕見的。
一個人為甚麼不肯認錯呢?同樣都是那原因:他不認為自己有罪!「我是有一點瑕疵、有一點做得不對,sorry。」做錯了,say sorry不就行了嗎?你覺得這樣say sorry真的是認錯嗎?是否太過輕鬆、輕佻呢?認錯是很失面子的事,所以一般人都不會認錯。為甚麼會認錯?只因為一件事。一個人會認錯,是因為他深深知道自己的錯,而這事真的在心裡頭壓著他。他明白自己所作的是大錯特錯,得罪了那個人,所以要解決它。當你很深地感受到你的錯誤時,你才會有這個動機去認錯。即是說,她們五位不單看到自己的罪,而且是很深地看到自己的罪,以致她們覺得有很大需要去解決事情,有需要清楚地承認自己的錯誤,甚至公開地承認錯誤。
耶穌的生命就是光
所以剛才我告訴你,我是一個導賞員,會告訴你需要看些什麼。這是你在十年、二十年內也未必可以看見的事情。為甚麼她們能夠看見自己的錯呢?為甚麼她們會覺得自己是有罪的人、是這麼差的人呢?這和剛才的經文有關係,馬太4章16-17節說,人應當悔改,但在悔改之前會發生甚麼事呢?「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,看見了大光」。當一個人在黑暗裡面,他看不見;當一個人在光明裡面,他便能夠看見。這便是當中的分別。
在黑暗裡面能夠看到東西嗎?可以看到一點。在一般的黑暗環境裡,你是可以看到一點兒東西。你若不信,可以今天回家試試,在晚上八時的時候關掉屋裡所有的燈,你仍然能看到一點事物,因為有光在遠處透進來。
人的眼球構造含有兩種細胞,一種細胞適用於白晝,一種細胞適用於晚間,而晚上所用的細胞是視覺的桿細胞。桿 (按:Rod)的意思是指一根棒,好像旗桿的桿,因為桿細胞的形狀像一根棒。這種桿細胞是用來在晚上看東西的,所以它對微弱的光很敏感。即使只有微弱的光,也可以看到東西。但這種細胞的壞處在於它的解像度很低。懂得用相機的人,便知道拍照需要看解像度。當解像度很低的時候,看到的東西是朦朦朧朧的。人便是這樣,當在黑暗裡時,他完全看不到東西嗎?不是,他也可以看到少許,但只是朦朦朧朧的事物。你問你生命是否完全?你會說:「也不是完全,我也有一點過錯,但並不是很嚴重的過犯!小的失誤總會有,因為人總是有些不完全的地方。」但是,當你開著燈來看的時候,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。當在有光的情況下看事情,你便會看到事實的真相。
「有光照著他們」,那時人就會看得很清楚,你便會知道自己的失誤、過錯去到哪一個程度。他們看見了光,光是指誰?馬太福音第4章很清楚地說出,看見了光即是看見了耶穌。耶穌就是光,耶穌出來傳道,所以人便看到這個光,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,故此會悔改。耶穌的生命就是光。
神要求人的生命以耶穌作為標準
我們會認為自己不錯,自己的生命也挺好。你知不知道當中是經過一個怎樣的過程,才會得出這個結論?需要經過一個過程,你才會覺得自己好。這過程很簡單,就是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跟其他人的生命作比較。一經比較,你發現自己都不錯,最少可以稱得上是全部人的頭十個百分比以內,那已經是很好。你發現這個親戚愛說人閒話,我沒有做;那個朋友向人借錢不還,我又不會做這些事;那個同事約了人卻爽約,我都不會這樣做,因為我辦事很妥當。你發現自己比大部分人都好,所以你可以稱得上是很好。你明白嗎?我們怎樣作出「我很不錯」這結論呢?我們將自己跟其他人作比較,但是用來作比較的這些人是不是一個標準呢?你要和人比較,要找個合乎標準的,否則你跟一個汪洋大盜比,你就是聖賢了!你的生命是否不錯,視乎你怎樣作出比較。其他大部分人的生命可以算是一個標準嗎?不是,他們不是標準。
耶穌的生命才是標準。為甚麼耶穌要來到世上?因為當耶穌來到世上後,人才看見光,人才知道他們的問題在哪裡。神要求人的生命要和耶穌的生命一樣。耶穌來到世界,就是給人一個榜樣,叫人知道神的要求是怎樣的。
當然,我們會認為耶穌一定是與眾不同,我們跟耶穌相距甚遠。究竟耶穌的生命是怎樣的呢?今日我特別請Betty姊妹帶領我們唱「禱」這首歌,它很清楚地將這個生命描寫出來。甚麼叫「光」呢?光就是在憎恨之處播下愛,在受傷之處播下寬恕;在絕望的地方播下盼望;在憂愁的地方播下歡樂。少求受安慰,但求安慰人;少求被了解,但求了解人;少求愛,但求全心付出愛。這就是光。這就是神要求每一個人的生命需要達到的標準。
這首詩歌,這篇文章其實是一個名叫聖法蘭西斯 (St. Francis)的人的禱告。聖法蘭西斯是一名天主教教徒。天主教有個不太好的習慣,就是將人封聖,所以他成為了「聖法蘭西斯」。這有甚麼不好呢?當中不好的地方就是我跟你說:「聖法蘭西斯追求這樣的生命」,你會答我:「他是聖賢,我們是凡夫俗子,所以他所追求的生命與我無關。」將他封聖,那他便與我們無關,因為我們不是聖人。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。
法蘭西斯只不過是一名基督徒。不錯,他是一名生命非常好的基督徒,是我們的前輩,是我們需要向他學習的對象,但他並不是一個甚麼聖人,所以不要誤會他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。他是一名正常的基督徒,而我和你如果是基督徒的話,同樣都要走上這條路,同樣都要學習這個樣式。若認為他是聖人,我只是凡夫俗子,兩者不可作比較。如果你有這想法,便是使詐,對人有雙重標準。因為當你比一些人優勝時,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好,比百分之九十的人更好;而面對那百分之十比你好的人,你就說:「那些是聖人,他們跟我沒有關係。」無論和誰比,最後你也不會輸,因為跟人比輸了,你不認帳;比贏了別人,你便欣然接受,沾沾自喜。最後只是你決定自己要跟哪些人比較。
人的生命標準比動物高
擁有法蘭西斯所追求的生命是必須的,是人的標準,也是神訂出來的標準,神要求人有這樣的生命。在這裡也請大家包容我的直言,直言的說話有時真的不是人人也喜歡聽。但如果那是正確的事,我亦有需要說出來。
舉一個例子,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好,其中一個表現就是自己很關心家人、願意為家庭付出很多。著重、關愛家庭絕對是一件好事,是我們應該做的,但這並不是人類的標準,這只是動物的標準。如果你認識動物,你便會知道絕大部分動物都是非常之著重、關愛自己的家人和家庭,無論雀鳥、小狗,老虎或是獅子也如是。
著重、關愛家庭絕對是一件好事,聖經也吩咐我們要孝敬父母。但如果你去到關愛家人及家庭的程度便停下來,那麼你只能夠在神的創造裡面,達到動物的水平。這個說法大家當然覺得不好聽,不過這是事實,相信大家也認識動物的性情。即是說,單是關愛家庭是不足夠的。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,在人類之中竟然有人連動物也比不上,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。有時我們會罵人「禽獸不如」,便是這意思,動物也懂得愛護自己的家庭,但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家人也不懂得去愛,去珍惜,那便是「禽獸不如」了。但是我們能夠愛自己的家人和家庭,並不代表我們已經成功了,那只代表你成功達到動物的標準。我們當然要遠遠超過這個標準。
既然我們認為人是「萬物之靈」,那麼我們一定要超越動物的標準。著重、關愛自己的家人確實是件好事,但我們要超越這標準。中國人有個說法是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,這便比純粹愛自己的家人好,超越了動物的水平,這才是人類應有的標準。你不可以停留在一個太低的標準,否則你就將自己降低至動物的水平。神創造我們,不是要我們成為其中一種動物,我們當然要比動物有更高的標準。
會傳遞的光
我在這裡要結束這訊息。希望大家明白,當神的光照出來的時候,而我們願意讓這個光照亮我們,好像這五位一樣,當初她們看不到事情,在黑暗裡面,只能夠看到朦朦朧朧的一點點,現在她們看清楚了。當她們真的知道自己遠離這個人應該達到的標準太遠時,便知道自己需要悔改,要離棄以前那條以自我為中心的道路。只是顧著自己、只是顧著自己的家人便行了,這絕對不是人類應有的水平。她們現在看到了。這個光照著她們,使她們能夠由黑暗進入光明,能夠看見清楚。
而這個光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這個光是會傳遞的。當你看到這光,這光進入你的生命裡面,就會將你變成光。所有的光也有這樣的特質:你燃點一根火柴,便可以燃點其他東西;你燃點一根蠟燭,便可以燃點其他東西;即使是燈光,一樣也可以燃點其他東西,只要光的強度足夠便行。若你去到大球場,在那些很巨型的燈前面,拿一張紙包著它,過一會兒你便發現紙會著火。如果有足夠強度,所有的光就是能量,全部的光都可以將其他東西化為光。太陽亦是一樣,如果你的星球接近太陽,它可以將整個星球燃點起來。光便有這個特質。
她們因為接觸到光,所以由黑暗轉為光明。不單止是在光明裡面,在光明裡她們也會成為光,會繼續將這光帶給周邊的人。因為耶穌已經不在現今的世上,世上的人如何能夠見到光呢?就是繼續看見由耶穌一直傳遞下來的光。而她們五位就在今天接捧。意思不是指她們的生命已經完全,當然需要繼續進步,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,但是她們已真真正正脫離舊有的生命,脫離以自己為中心的生命,脫離覺得自己的水平已經足夠的生命。
她們會進入一個新的生命,前面有新的目標。而這一切,正如我在一開始時所說,不是她們依靠自己的努力所做到的,而是神的工作。所以我邀請大家來視察神的工作,不是說她們有多偉大,我們任何人都沒有甚麼偉大之處,是神改變我們。你們只要繼續行在這條路上,繼續將你的生命交給神,繼續按照他的意思來行,你便會發現神在你身上的工作是不會停止的。而那個工作的能力源自神,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便可以改變自己